近年来,威海全市上下坚持以“信用威海”城市品牌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联合奖惩为抓手,以信用“五进”工程为载体,积极推动信用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着力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威海市在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稳居前列。
一是统筹信用制度建设,推动信用管理规范化。依据国家部委联合奖惩备忘录和有关法律法规,推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劳动用工、工程建设、商务流通等64个领域实施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财政资金使用、城市管理、交通文明等20个领域建立了“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威海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办法》等2个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为统领,以建设规划、工作方案、年度要点和行业信用监管制度为配套的信用建设制度体系。2022年7月,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社会信用管理标准化创新城市试点。
二是统筹信息交换共享能力提升,实现平台网站建设一体化。在建成以“一网三库”为核心的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础上,实施信用平台与网站一体化升级,与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在功能定位、整体风格等方面保持了一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及一体化应用。2018年9月份,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站荣获“2018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2022年8月,威海市省市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工作获省发改委通报表扬,经验做法在全省一体化建设总结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截至目前,市信用平台累计归集信息2.79亿条(涵盖全部市场主体和290万常住人口的信用信息),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182.94万条、“红黑名单”信息2.5万条。
三是统筹信用惠民便企,推动信用应用产品化。编制了《威海市信用积分惠民政策清单》,启动信易贷、信易批、信易游等66类信用惠民政策,发动各区市发布激励政策498项,积极打造红色信用银行、信用超市、暖心食堂、信用商业联盟、积分存折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信易+”应用场景,让市民真正体验信用生活带来的便利化和获得感。鼓励区市设立信用奖励基金,在村级设立信用超市、信用暖心食堂、便民服务点等信用应用场景2760处,对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居民和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2022年9月,山东省第二届“信易+”案例评选中,威海市4个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3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企业信用管理试点经验做法的通知》,威海市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获得推广,4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企业信用管理典型企业,经验做法一并进行推介。
四是统筹信用信息应用,推动联合奖惩常态化。开发建设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及客户端,并部署至市、区两级行政办公电脑,推行“清单式、模块化、嵌入型”联合奖惩模式,仅需4个步骤即可完成从查询到反馈的全流程操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51个部门的299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相关做法获得全国信用应用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新华社、法制日报、城市日报等8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截至目前,共发布6批次红黑名单信息,为4108家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51亿元,对46592个守信主体实施了联合激励。
五是统筹重点领域监管,推动创新试点特色化。将公共信用信息与行业监管信息进行整合应用,推行“信用+”行业管理模式。在政务诚信方面,完成17个政府机构与企业纠纷的清理整治、65个村居组织、37家涉金融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在商务诚信方面,完善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通运输、出租客运、海洋渔业、工程监理、商务等15个领域信用监管制度,探索了“信用+商业街区”模式,实现由行业内部监督向市场客户监督管理方式的转变。在社会诚信方面,完善了劳动用工、物业管理、知识产权、城市管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机构等10个领域信用监管制度,大大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减少了失信问题的发生。
六是统筹诚信文化引领,推动宣传教育经常化。印发了《威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方案》,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威海市举办“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活动暨“诚信建设万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信用知识、信用修复、防范“征信修复”骗局等。2022年以来,在“信用山东”网站共发布宣传稿件2632篇,组织开展各类信用宣传活动2977次,在全社会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2022年8月,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发文公布“玲珑轮胎杯”第三届信用山东微视频大赛和“玲珑轮胎杯”首届信用山东公益海报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威海市斩获17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