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为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诚信不仅是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与邻里和谐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将诚信宣传深入融入农村日常生活,既能有效化解交易纠纷、改善营商环境,也能培育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石末乡积极开展“诚信宣传进农村”系列活动,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聚焦宣传内容:回应农村“急难愁盼”
(一)守护“钱袋子”
围绕农资购买(如假化肥、假种子)和农产品销售(如以次充好、拖欠货款)等关键环节,宣传“诚信经营赢得长远客源,失信行为损害自身信誉”的理念,结合“守信农户年均增收数千元”“失信商户被列入黑名单”等真实案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诚信就是真金白银”。
(二)化解“邻里忧”。
针对邻里借贷、红白事随礼、赡养老人等常见问题,通过村规民约和身边事例,倡导“借贷守信、办事从简、养老尽责”的文明乡风,传递“守信者得助,失信者孤立”的价值导向,促进邻里和睦。
(三)贴近民心
公开乡政府“诚信承诺清单”(如农业补贴发放时间、医保报销程序),明确“失信行为后果”(如虚假申报取消补贴资格、骗保纳入失信名单),以实际行动体现“政府言出必行”,增强政府公信力和群众信任度。
二、创新宣传方式:让诚信“入耳入心”
(一)“田间地头”讲诚信
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和农资经销点,用方言讲解“如何识别诚信农资店”“粮食销售防骗须知”,并发放《诚信手册》,增强宣传实效。
(二)“乡村舞台”演诚信
借助消夏晚会、物资交流会等集体活动,创编“失信”小品、“诚信”快板等节目,邀请“村级诚信模范”现场讲述事迹,以艺术形式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三)“数字平台”传诚信
利用村组微信群向年轻群体推送“诚信短视频”;针对不善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通过村广播每日播放一则“诚信小故事”,实现诚信宣传全年龄段覆盖。
三、健全长效机制:让诚信“有用有果”
(一)建立“诚信档案”
为村民建立简易诚信档案,记录借贷履约、行为守信等情况,并将诚信评价与公益岗位等村级福利挂钩,引导村民自觉守信、主动践诺。
(二)建立“反馈与修复渠道”
设立乡、村两级诚信监督员,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处理诚信纠纷。同时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允许失信主体通过志愿服务、补偿损失、公开致歉等方式改正错误、修复信用,引导其重返守信轨道。
诚信宣传进农村,本质是为乡村振兴“补精神之钙、固发展之基”。只有让诚信从理念转化为行为习惯,才能为石末乡振兴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助力乡村行稳致远。